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发展外部机制

  • “国培计划”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创新性贡献

    李瑾瑜;王建;

    2010年启动实施的"国培计划"是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它不仅以实际的行动让数以百万计的中西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直接受益,更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具有创新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构教师培训的理念与价值、建立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制度、实施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建立培训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注重培训机构资质与专家团队建设、研发课程标准规范教师培训内容、首创置换脱产研修和混合式培训等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重视培训课程资源的生成与管理、尝试建立多种有效的培训绩效评估制度,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建立。这些创新性贡献带动和促进我国教师培训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7年02期 v.1;No.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6 ]
  • 论我国当代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主题

    龙宝新;折延东;

    厘清当代改革主题是务实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当务之急。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资格制度、师范大学建设、融入教育行业与政策环境建设。以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为核心来优化新教师考证流程,在双专业性协同互促思想指导下推进高品位师范大学建设,在教师教育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理念下探索大学区建设,自觉构建并存共生式教师教育政策环境,是我国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四大关键举措。

    2017年02期 v.1;No.2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5 ]
  • “全面二孩”政策的教师理解与学校应对——基于北京的实证研究

    杨光;

    2015年10月颁布的"全面二孩"政策,给学校教育、教师家庭带来了多重影响。对北京市教师的网上调查发现:首先,教师的认识集中在外地人口疏解会部分缓解本地学生数量的激增;区域政府与学校需前瞻性应对"二孩"入学潮;"二孩"教师面对双重压力,多子女教育问题会凸显。其次,学校的调适与应对主要体现在班级扩容与师资储备;教师性别失衡的应急调节;福利保障的缺失与补救,精准人文关怀的不足与需求。此外在城乡教师、不同平均收入水平的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看法差异。

    2017年02期 v.1;No.2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 “全面二孩”政策下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彭茜;吴楚珊;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高龄夫妇生育比例激增,高龄生育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大。可以预见,未来10年我国特殊教育需求将大大增长。反观现实,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不仅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更无法应对特殊教育未来增长的需求。一方面,特殊教育对象数量不断上升,随班就读人数增长,特殊教育对象的类型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另一方面,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特殊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在校师生比低;高校特教专业存在巨大培养缺口且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不同类型的特教教师标准没有明确分类说明。为应对挑战与解决问题,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不断提升普通教育师范生的特教能力,同时重视特教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注重特教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划分。

    2017年02期 v.1;No.2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权威体制下的“特岗计划”府际间合作治理研究

    范晓东;

    "特岗计划"是我国政府治理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师政策。以山西省X县"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为个案,从合作治理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部门间的"共谋与博弈"问题。研究发现,权威体制下,"特岗计划"合作治理模式的执行控制过程并没有确保"合作与遵从"。一是存在市县两级政府间的超编"共谋",即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中央对于编制的权威控制致使地方政府面临"缺员"的实际问题而被迫只能采取欺骗、蒙蔽上级政府的"共谋"行为;二是地方政府府际间多元合作中,因"多龙治水",人社局、编办、财政局等部门自身权威和利益受到损害,府际间不能遵从政策和有效合作,存在碎片化行为。

    2017年02期 v.1;No.2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教师发展内在机制

  • 教师专业判断:教师发展的核心

    董辉;

    教学被定义为决策的专业,是复杂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教师是专业人士,与医生和法官一样,需要做出专业判断。教师专业判断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因为它是教师素质的构成,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是教师行为的解释,是教师发展的表征。教师专业判断的解释是从判断、专业判断和教师专业判断三个方面进行的。依据冰山模型建构的教师专业判断模型,透过可观察到的教师课堂行为,能够研究教师的内在素质。鉴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用一个标准来精确界定什么是好的教师专业判断,但可以归结一些基本的标准:准确性、一贯性、自动性、理性和对信息的选择性。

    2017年02期 v.1;No.2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4 ]
  • 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教师职业认同——基于“60后”与“70后”出生组的对比研究

    蹇世琼;饶从满;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连续性"视角,以"教师职业认同故事线坐标图"为主要工具收集并分析了29名"60后"和"70后"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两个出生组的教师职业认同发展轨迹可分为波折向上、波折水平、波折向下型;渐进向上、渐变向下型等。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两个出生组在教师职业认同发展轨迹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主要表现为两个出生组的教师职业认同发展轨迹在入职10年后均会明显地发生转折;差异性主要表现为轨迹的类型分布、轨迹方向、转折点的发生等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不同出生组教师所经历的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生命事件密切相关。同时,同一出生组内的教师职业认同发展轨迹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引起个体差异性的关键。

    2017年02期 v.1;No.2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6 ]

中国教师史

  • 民国乡村教师生命形态探微

    高盼望;

    民国时期,新式教育逐渐嵌入到乡村社会,单调、传统的乡村遭遇多元、异质文化的冲击。乡村教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中小学、师范学校毕业生和改良塾师为主。乡村教师所赚取的薪水不算多,自用较为充裕,勉强应付一家人的生活。乡村教师多为土生土长的本乡人,有些人因角色游离、心态游离、生活游离等因素一度徘徊于传统知识阶层和新式知识阶层之外,是边缘化的存在。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乡村教师逐渐担起了新式教育的实施者、乡村教育的参与者、外来事物的引介者、优秀文化的传递者等角色。这一过程中,有教师对士绅的附丽与反叛,有教师和塾师的竞争与合作,也有教师对乡民的顺应与改造。乡村教师作为村里的文化人,还被寄予厚望,该群体一定程度上肩负着近代中华文明传承与现代西方文化启蒙的双重责任,承载着教育进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2017年02期 v.1;No.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4 ]
  • 《教师日记》:丰子恺教育思想集萃

    柳丽娜;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的《教师日记》记录了他从1938年10月24日至1939年6月24日,在中学及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的教育实践活动及感悟,真实体现了他重要的教育思想。从《教师日记》中可以窥见丰子恺先生关于教育的一些独到见解:教育根本在心;苦难也是一种教育;从中国人生活实际改造教育;教学之法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以学定教;求学之法在于眼明手快等。这些关于教育、关于怎样做教师的见解,今天读来仍觉一股清新。《教师日记》是研究丰子恺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2017年02期 v.1;No.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国际视野

  • 日本和法国义务教育师资流动政策及启示

    张婧;

    在义务教育师资流动制度方面,日本注重强制定期多向轮换,法国注重国家统筹分配和个人需要综合考量。虽然在参与流动教师范围和实施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各有不同,但两国在政策基本面上具有诸多共同特点:强调政府主导;教师是"系统人"而非"学校人"的身份;师资流动具有强制性;对参与流动的教师类型进行了细致、全面划分等,这些共性对我国完善义务教育师资流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7年02期 v.1;No.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02 ]
  • 教师教育U-S合作何以长效?——基于对美国优秀PDS项目构建与运行的解析

    张晓莉;

    教师教育的U-S合作模式已成为共识。然而,如何促使U-S合作职能充分发挥,如何促进合作关系的持久维系却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合作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共同难题。美国专业发展学校作为U-S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一直作为样板为多国效仿。历经30余年的探索,一批优秀的PDS合作项目得以涌现,并通过NAPDS评选被树为标杆,为回应长效问题提供了研究视角。对以马里兰州"PDS学生学业成就金字塔"为代表的框架以及PDS五要素从启动到持续运行的过程解析,打开了U-S合作的黑盒子,为长效机制探索提供了思路。

    2017年02期 v.1;No.2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1 ]
  • 西方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的发展历程——基于《研究教师教育期刊》的分析

    靳伟;

    以《研究教师教育期刊》2005—2016年的文章为主要数据,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上归纳教师教育自我研究近12年的三大发展阶段:关注教师教育者实践阶段,关注教师教育者自身阶段,研究主体及主题多元化发展阶段。基于施瓦布的课程审议四要素,认为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和身份认同是一个"转变"历程,师范生学会教学和身份转变是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法,奠定教教学的知识基础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关键;关注文化因素,构建共同体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要以自我研究作为突破口,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质量的提升。

    2017年02期 v.1;No.2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TEDS-M教师专业素养概念框架及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左浩德;郭婵婵;

    世界上首个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的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数学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TEDS-M),在分析和反思其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概念框架,并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即学习机会的概念。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概念的核心要素——专业知识和专业信念,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启示:应清晰界定教师专业素养概念,教师资格统一认定考试应重视教师信念,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应拓展职前教师的学习机会。

    2017年02期 v.1;No.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4 ]
  • 国外教师领导力研究主题概述

    李肖艳;裴淼;

    对关于教师领导力研究的90篇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呈现了国外关于教师领导力研究主题的进展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教师领导力研究主要涵盖内涵研究、构成研究、来源研究以及作用研究四大领域。教师领导力的内涵目前存在"赋权论"和"内生论"两种主流观点;构成研究主要从正式教师领导力和非正式教师领导力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来源研究主要讨论教师领导力生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路径;作用研究则聚焦于教师领导力对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学校、社区以及学生的作用与影响。

    2017年02期 v.1;No.2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98 ]

学术研究动态

  • 基础科学教育研究趋势及学术影响——基于2010-2016年中国知网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文献分析

    张贤金;吴新建;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以2010—2016年中国知网基础科学教育主题文献为统计分析信息源,对年度发文量、高产期刊与机构、高产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多项定量评价指标,即总发文量、第一作者发文量、核心期刊发文量、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计算高产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以及互引社会网络。研究发现,《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外国中小学教育》等成为基础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高产期刊,对推动基础科学教育研究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为首的高产学术机构。中国基础科学教育领域高产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中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晶莹和浙江师范大学的蔡铁权并列第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恩山排在第三;研究热点集中在教学模式改革、基础科学教育评价、教育质量、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科学认识论、基础科学教育观、STEM教育、科学学习调查、核心概念、科学教师等方面。高被引和互引的论文集中在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标准的解读方面。中国基础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学术共同体单一,学科发展不均衡;研究空间隔绝,不同社会网络合作匮乏;缺乏中青年研究团队和平台;综述类研究为主,少有本土原创研究;学科和学段研究分离。

    2017年02期 v.1;No.2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刊号:CN10-1486/G4,季刊,128页,季末月20日出版。《教师发展研究》将致力于为高校、教科研机构及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高端学术平台,服务其

    2017年02期 v.1;No.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