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专题: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区域教师治理研究

  • 区域教师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价值意蕴、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

    安雪慧;

    区域教师治理作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以满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区域教师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样态,教师编制从固定到校逐步过渡到区域内动态管理使用,教师配置从小均衡逐步走向大均衡,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和教师聘用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学校等教师治理主体要在现有教师编制标准基础上,建立市域统筹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完善区域教师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继续用好特岗教师等补充机制,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并以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师治理,进一步提升区域教师配置效能。

    2025年04期 v.9;No.3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画像体系构建及其精准研修路径

    刘文华;房敏;王凯;

    数字化背景下,山东省依托“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数字画像研究与精准研修实践探索,着力破解教师专业发展诊断与培训精准实施难题。项目明确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参考标准,构建了立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画像观测体系,绘制了分层分类的群体常模画像和个体发展画像,建立起资源精准推送机制,并以数智技术赋能线上—线下混合培训,形成了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人机协同发展模式,为全省中小学教师高质量自主选学研修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04期 v.9;No.3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四维协同”:深圳基础教育教师治理体系建设

    潘希武;

    区域教师治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圳在基础教育教师治理过程中,构建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健全师资管理与配置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强化教师权益保障的“四维协同”教师治理体系。这个体系的重点是立足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困境的破解,按照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化教育改革,并在全面育人中健全教师治理制度设计,优化教师发展路径,塑造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增进教师职业幸福感。

    2025年04期 v.9;No.36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县域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云阳路径

    毕家国;刘远大;刘义兵;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地区,重庆市云阳县以领军人才培育为核心,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发展云阳路径:通过解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内涵、建立人才引领力“331”模型及培育对象选择机制夯实服务体系支撑;通过创新项目大研训、实地大研训、本土大研训三维模式重塑引领力生成机制,实现从培育输出到实践落地的转化;依托支持体系、教育集团与学区平台及成果提炼目标化机制,显著拓展领军人才的示范辐射效能,有效破解了区域教育领军人才短缺的结构性难题。这一路径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县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样本,更对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启示。

    2025年04期 v.9;No.36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赋予教师更专业的教育生活: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治理的创新实践

    罗凯;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教师专业生活的质量直接决定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的实施区域,济南市市中区直面教师存在的专业动力消解、专业能力局限与专业支持不足等现实问题,以赋予教师更专业的教育生活为治理行动方略,系统构建问题诊断—价值锚定—路径创新的治理框架。更专业的教育生活作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基石与实践载体,其价值内涵体现在对教师生命价值的个体回归、教育家精神的日常践行及教育生态的优化重构。据此,从动力唤醒、能力提升、资源保障三维度创生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机制,从构建全周期的专业培养体系、打造开放多元的专业合作机制、创设精准适配的专业支持生态三方面创新区域教师治理的路径,为新时代教师治理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区域样本。

    2025年04期 v.9;No.36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题:教师伦理研究

  • 教师道德的三重境界及其跃迁

    蔡辰梅;

    教师道德并非静止的平面性存在,而是存在着他律道德、自律道德和自由道德等三重境界,每一境界又以不同的具体样态而存在。教师道德不应一味地停留在最初的他律道德,而是需要不断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以实现自律道德,并在自由道德的超越性维度上享用教师道德的存在论价值。教师道德境界的跃迁需要教师基于道德规范的修习,重视道德理性的修炼,并进行持续的道德情操的升华。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最终拥有教师职业的道德自由,实现作为教师的道德意义上的自我完成。

    2025年04期 v.9;No.36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现代性语境中的师德探究

    李长伟;王飞;

    在现代性的语境之中,现代科学与技术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现代科学与技术知识。由此,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先,教师道德为后。当然,教师的道德规范也被强调,但究其性质而言,却是外在的、他律的,而不是内在的、自律的。当超越性的存在消退,教师就变成了欲望性的存在,对其欲望的约束,就只能是社会提出的规范。师德位置以及师德性质的变化,使师德失范成为可能。时至今日,有必要将师德重新奠基在超越性的存在上,而其路径就是教师充分意识到科学之限度,在谦卑中让超越性的存在再临并在应答和遵从中践履其所赋予的神圣责任。

    2025年04期 v.9;No.36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教育家精神中的“大我”——基于早期儒家文本的教师感通力培育

    张华军;沈辉;吴静燃;

    弘扬教育家精神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传承和转化,是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助力。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中突出了“心有大我”的道德情怀,强调了“启智润心”“仁爱之心”的重要价值。而早期儒家文本中的“道始于情”,同样强调“情”作为联结物我、联结人我的感通之情,是超越一己之利的“小我”而至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爱“大我”的关键。通过对他人、他物的感通,自我向他者开放,从而在与他者、与世界的互动中对他者作出恰当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家精神中“大我”的涵育需要重视以“礼”的实践带动教师感通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情感调适,对学生生命发展抱持虔敬之心,恰当开展师生交往互动,把日常教学生活转化为涵养教育家精神的最佳场域。

    2025年04期 v.9;No.36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师说

  • 师德研究的时代命题与发展趋势——专访檀传宝教授

    班建武;

    源于一线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研究工作的专业自觉,檀传宝教授长期致力于师德建设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对教师道德、教师伦理、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概念有独到的理解和辨析角度,并基于时代特征,提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趋向,以及分学段教师伦理的研究视角。未来,他认为师德建设要注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激发教师在物质丰裕时代师德修养自我内驱力,同时注重提升师德研究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我国师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年04期 v.9;No.36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师管理

  •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脉络、特征与未来走向

    燕学敏;

    我国正在探索与建立由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其核心特征是国家有为介入,组织特征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共同参与,实践特征是国家项目引领。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应实施数字化赋能,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培育教师教育新生态与新模式;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治理新机制;应着力提升欠发达地区教师素质,强化教师教育振兴新战略。

    2025年04期 v.9;No.3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云南省的调查数据

    王艳玲;吴思丹;

    对云南省5083位乡村教师工作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乡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表现为工作时间偏长且分配不合理、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乡村教师通常身兼多职,繁杂的非教学性事务是其工作负担的主要来源;不同乡村教师群体工作负担的来源不同,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中老年教师主观心理负担较重;乡村教师工作负担存在校际差异,学校特征是实现精准减负的重要依据;乡村教师的工作付出与回报失衡、待遇满意度不高会加重其主观心理负担。建议:分类明确不同岗位乡村教师的负担边界,让普通任课教师专注本职工作;精准施策,为不同乡村教师群体提供针对性支持;将学校特征作为减负政策的重要关注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师资的补充和流动;利用津补贴给予乡村教师差异化经济补偿,实现多劳多得。

    2025年04期 v.9;No.36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王春燕;戴昊;

    园长肩负着领导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与幼儿园课程品质密切相关。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政策标准与研究成果出发,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再运用德尔菲法与专家排序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和调整优化,最终确定了包含课程领导意识、课程文化建构、课程设计规划、课程实施推动、课程评价反思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的园长课程领导力指标体系。其中,课程领导意识在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最大。通过逐级验证发现,该体系的各指标设定和区分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为园长课程领导力的评价提供依据。

    2025年04期 v.9;No.36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师成长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自主研修:模式建构与价值旨归

    方海光;邓洋;洪心;李泽宇;

    在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与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升级的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师自主研修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教师个体性、交互性与持续性专业发展的需求,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协同与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自主研修模式搭建了包含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标注与模型验证等环节的高质量教学应用数据集;设计了自我驱动学习、自我迭代改进、自我循环发展的教师自主研修进阶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自主研修模式的核心价值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形成更加稳定而坚韧的职业信念,迭代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识别知识盲点实现知识体系更新。

    2025年04期 v.9;No.36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教学能力竞赛对中学英语新任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启航杯”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为例

    李宝荣;曹练秋;贾云贻;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对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123名参加过北京市“启航杯”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中学英语新任教师进行调查,旨在分析教学能力竞赛对中学英语新任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发现:参加教学能力竞赛能显著提升中学英语新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尤其在职业行为倾向和角色价值观方面;教学能力竞赛对提升中学英语新任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赋能和内因驱动两个方面。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能力竞赛这一载体,进一步强化新任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激活其职业认同内生动力;优化外部赋能机制,构建起新任教师职业认同的支持生态,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能力竞赛对新任教师职业认同的促进作用。

    2025年04期 v.9;No.36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国际视野

  • 理论—实践—伦理:美国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三维度——基于美国六所综合大学教师教育项目的分析

    张国玲;

    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我国新时代培养教师的必然趋势。美国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充分考量其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将教师培养深度融入教育研究,并服务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形成了教师教育理论—实践—伦理三维度。理论维度强调师范生对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性质、文化背景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和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实践维度强调师范生在实践中学习以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反思和探究能力,以及为了改进实践而学习;伦理维度涉及教育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践行公平、公正和尊重等价值原则。三维度精准把握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教育教学是什么”(理论)、“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为了什么”(伦理),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内在逻辑,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划分、内容整合以及课程实施场所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依据,对我国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2025年04期 v.9;No.36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教师发展研究》2025年1—4期总目录

    <正>~~

    2025年04期 v.9;No.36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搭建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高端学术平台,服务于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教育机构研究人员的需要。

    2025年04期 v.9;No.36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