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专题: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历史脉络、价值导向与建设路径

    陈如平;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党和国家重视教育体系建设由来已久,历经制度设计、结构完善、加速构建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重要政策话语,其价值导向在于彰显中国特色本质特征、体现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突出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系统集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统领、以四大类型教育体系为骨干支撑、以管理保障体系为横向支撑、以高水平教育国际合作体系拓展发展空间。

    2025年01期 v.9;No.3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专题:教师身份研究

  • 公办中小学教师身份及中国政策选择

    佘宇;陈松柏;单大圣;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解决好教师身份这个“元问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具有专业性、公共性、职务性和国家性等特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赋予了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干部、专业人员等不同的身份,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体制总体是相适应的。2018年,我国提出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新身份定位,实现了重大政策突破。为了进一步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建议明确对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参照公务员管理,确立公办中小学“国家教师”制度,完善公办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公办中小学教师自律自强的约束机制建设。

    2025年01期 v.9;No.3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重塑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的制度变革路径——基于新制度理论与嵌入式能动性的考察

    曾艳;

    专业身份认同处于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关键地位,对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研究多围绕着制度、身份、能动性三者关系展开,但却忽视了能动性的丰富表现形态,低估了制度变革中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借助新制度理论和嵌入式能动性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剖析制度变革与个体建构身份认同的能动行动之关系,展现了以制度变革重新定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行动与专业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要重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应以能动性为焦点,聚焦于制度条件下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发展中的转变过程与环境建构。

    2025年01期 v.9;No.33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教师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基于结构取向与叙事取向的比较分析

    沈晓燕;王国明;

    教师身份建构是教师生涯与专业成长历程的重要反映,也是理论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教师身份建构存在结构取向和叙事取向两种理论视角。结构取向立足于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制度规范的约制、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角色身份感知和身份实践、反思例行化行动以发现自我这三种角度探析教师身份建构的历程。叙事取向强调分析身份建构的心理过程,重视对教师体验与意义建构的分析,或以教师与公共话语的对话为依据,或以教师的生涯故事与关键事件为主线,或以自我对话理论为基础,以解析教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脉络。两种理论取向揭示了教师身份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张力,解释了教师身份建构的多元路径、多维结果取向和内在丰富性,对公共政策实践、教师个体生涯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研究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2025年01期 v.9;No.33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专题:“教授校长”办学笔谈

  • 如何看待教授校长办学?

    顾明远;

    教授校长办学是大学服务中小学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发展研究》刊出“‘教授校长’办学笔谈”系列文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教授校长办学是有历史传统的,近代以来不断有大学教授肩负起双向使命,在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的同时,也把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经历的问题带回大学进行知识的再生产、再创造。未来,要想实现教授校长办学的常态化和可持续,还需从管理上给予体制机制的保障,同时要注意创新多种形式,助力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9;No.3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教授校长跨界办学的当代价值及保障

    项红专;

    师范院校设立附属学校并由大学教育学教授担任附属学校校长彰显了师范教育特色。进入21世纪,教授校长办学这一历史传统被赋予了当代价值:以大学精神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学术理性引领中小学实践变革,以理实相生助力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未来,要实现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长的常态化,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大学教授的跨界办学、角色切换;正视跨界的困难,消解文化和角色冲突。

    2025年01期 v.9;No.3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书斋”与“田野”互嵌:教授校长办学的价值、挑战与保障

    王健;

    在教育情怀的驱使与知识能动性的召唤下,大学教授跨越理想与现实的边界,迈出“书斋”走向“田野”到中小学担任校长,以其独特的学术精神与管理智慧引领中小学发展。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长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借助“书斋”的理论重构“田野”的实践,让“田野”的教育实践经验反哺“书斋”的学术精神世界。但在这一过程中,教授校长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身份角色转换的迷茫、双重管理考核的摆动和未来平衡发展的疑惑。建议高校应搭建培育培训平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开辟多元发展道路,为教授校长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025年01期 v.9;No.33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师说

  • 乡村教师的代际变迁及价值实现——专访郑新蓉教授

    向蓓莉;

    在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为奠基基础教育、接续文化、传播现代观念、促进教育公平等作出重大贡献。郑新蓉教授多年从事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研究,在访谈中,她从历史视角、性别视角、民族视角系统分析了乡村教师的代际变迁,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教师在扫盲教育、乡村初等教育普及、乡村儿童公平发展、乡土文化守护、乡村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大价值。郑教授期望乡村教师代际变迁中沉淀的优秀遗产能够在当今得到创造性转化。

    2025年01期 v.9;No.33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教师管理

  • 走向公平与卓越: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的演进

    郑玉莲;宋景艳;

    通过对1989年至2024年间我国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的各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对校长的角色定位兼具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家多重角色,培训目标强调忠诚性,培训课程内容从通识性培训转向以素质教育实施为主导的专题培训,培训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重视理论教学到以实践教学为主,形成了以分级管理为特点的四级校长培训管理体系以及从“闭环式”走向“开放式”格局的四级培训提供体系,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与制度也有了较强的保障。

    2025年01期 v.9;No.33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建构的文化意蕴与方向——以美国为参照

    刘洪涛;冯建平;岳新坡;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当下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关注的热点。对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检视发现,其理论基础存在缺陷,在教育实践中陷入困境。在厘清教育文化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建议:建构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要还原教师文化身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赓续中国教育传统,避免体育教师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倾向;寻回生活世界根基,建构结合型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2025年01期 v.9;No.3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张丽敏;曾凯燕;任慧东;

    为探讨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量表》《工作投入量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职场友谊量表》对广东省的641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专业学习共同体、职场友谊、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呈现两两正相关;幼儿园专业学习共同体能直接预测工作投入,且能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工作投入:职场友谊的中介作用、教学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职场友谊和教学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营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开放合作环境,激励教师协作共享;搭建非正式沟通平台,发挥职场友谊的积极作用;提升教学效能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2025年01期 v.9;No.33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教师成长

  • 让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变革的主要动力

    操太圣;王金;

    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正日益增长,学校必须进行深刻变革,转向更加灵活、多样、可持续的教育体系。然而,在亟须各方主体加强协作深化变革的时候,却发现教师同侪之间、亲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难以推动学校变革的纵深发展。究其根本,在于对教师的认识有所偏差,从教师发展、教师管理到学校变革诸项事务中,往往忽视了教师作为主体的潜力,误认为学校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而教师发展的目的是弥补自身不足;在多重因素下,教师行为不断被规训,其专业性与主体性不断被削弱。为此,应重新审视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是一体两面,前者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后者的目的是自我突破,二者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更加和谐与有效的学校变革情境,从而确保教育回归其本质。

    2025年01期 v.9;No.33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多重制度系统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研究——兼论课程改革的落地困境

    朱志勇;孙芫;张予潇;

    为探究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同层次制度情境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对18位初任教师开展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发现,初任教师身处于多重制度交叠的制度情境之中,多元主体之间围绕课堂教学产生的互动形塑着他们的课程行动。在各类制度中,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作为激活初任教师课程改革行动的主要制度系统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最为凸显。将多重制度情境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放置于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可以发现,初任教师普遍认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但是其能动性的发挥空间受限于学生的不确定性与考评的单一性,只能采用浅尝辄止的策略平衡表层规范性制度要素与深层文化认知要素之间的冲突。

    2025年01期 v.9;No.33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教师素养

  • 乡村女校长变革型领导力的特质及其影响

    张莉莉;关潇;王艺亦;

    以变革型领导力为切入点,对5位有乡村学校工作经历的女校长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乡村女校长展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变革型领导力特质:重视情感,关爱学生的领导力;柔性管理、协调沟通的领导力;兼具男女两性特质的高效有魄力的领导力;突出的非权力性领导力。乡村女校长变革型领导力的生根与发展在其年少时生活经历、职业成长历程中有所体现,也离不开重要他人的助力。乡村女校长变革型领导力对促进乡村学校发展、助力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5年01期 v.9;No.33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教育家型校长科学思维的表现性特征、形成机理及培养路径

    毕诗文;李雪庆;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家型校长的引领。教育家型校长的科学思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教育智慧,其表现性特征集中体现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其形成机理包括经验概念化和概念结构化。为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科学思维,可采取专业阅读与理论学习、考察观摩和研讨交流、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等策略。

    2025年01期 v.9;No.33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卓越教师教育思想凝练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汤丰林;

    从实践视角将卓越教师的教育思想定义为卓越教师从某个角度、要素或问题入手对教育做出的系统的、结构化的阐释,其目的是指导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们共同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卓越教师教育思想以典型经验、核心概念及概念体系、思想阐释为基本结构,具有历史继承性、经验为基性、抽象概括性、普遍适切性、开放发展性的特征。卓越教师教育思想的凝练包括梳理教育经验、综述典型文献、形成逻辑结构、进行专业表达、反思修正优化五个环节,同时需要处理好经验与概念、叙事与逻辑、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本质与创新五大关系。

    2025年01期 v.9;No.33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个人知识的公共性:教师在叙事探究中的经验扰动与理论生长

    安许心;

    什么是好的叙事探究?教师如何书写好的叙事探究作品?叙事探究的独特贡献是什么?通过叙事探究写作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一线教师在叙事探究写作中,往往没有命名和言说意识,经由三种路径——引人入胜的命名、从向别人汇报转向对他者言说、寻找触动自己心灵的魅力点,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初步的理论意识。叙事探究的问题往往开端于个体经验中的紧张、矛盾、对立、两难、悖论,教师要善于发掘痛点,凸显冲突点,反思矛盾/对立点,寻找盲点。叙事探究写作的瓶颈可以借助理论、勇气、行动和隐喻来突破。叙事探究中的隐喻不是修辞性的,而是阐释性的;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种高度的经验概括,是具有生命力的理论想象。好的叙事探究具有三个品性:关乎个体的生命感觉和道德困境,对教师经验造成“扰动”;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动摇板结化的社会文化心理;从技术性反思转向实践性反思、解放性反思,生产公共性的个人知识。叙事探究是关于人、为了人、做个人的学问,具有促进问题明朗或释然、关系澄明与改变、理论生命迸发与生长的多重力量。

    2025年01期 v.9;No.33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搭建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高端学术平台,服务于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教育机构研究人员的需要。

    2025年01期 v.9;No.3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