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宜江;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着教书部分功能的可替代性与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对人机互动的依赖与以人育人渐离、大数据分析的可比性与个体生命成长独特性冲突、促进学生发展手段的技术进步与引领生命价值冲突等方面带来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使命依然是教书育人,坚守促进和引领学生成长的职责。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需要扮演好四种角色:个性化学习的支持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者,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推动者,师生生命与灵魂的塑造者。
2023年03期 v.7;No.2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陆道坤;钱鹏雁;
ChatGPT以学生的“学”为突破口,引发教师“教”的变化,进而对教师胜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并促使教师进行角色重塑。在ChatGPT推动学习模式重塑的背景下,教师应基于对学生高阶需求的关注,不断提高自己重新理解教学和推动教学改革的素养,成为创意教学者、情感教育和德育的实施者、ChatGPT的高水平驾驭者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因此,教师应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扮演知识达人、知识生产者和知识学习规划师角色,成为学生高阶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激发者、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发展和能力涵养的高阶化提供支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长伙伴,助力学生快乐发展;成为德育创新者和监控者,高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2023年03期 v.7;No.27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吉标;王庆海;
教学惰性是教师对职业角色的消极应对状态,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沉湎于原有的教学状态,不思进取、固守传统、拒绝尝新的一种负面情绪与退缩行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热情的退却、琐碎的日常教学生活、教学韧性的匮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教学惰性的生成。为此,教师有必要激发内在的进取心,反思并优化教学生活,培养教学韧性,从而有效地克服教学惰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幸福感。
2023年03期 v.7;No.27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王云多;
为深入了解教师个体专业素质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教师的教学年限、最高学历和专业知识代表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用学生的数学和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代表学习成绩,对哈尔滨市典型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深入考察教师个体专业素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多名高专业素质教师教授的学生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学习成绩。基于教师个体专业素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教师培养、资格认定和分配政策的改革及学校用人制度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7;No.27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任凯;高明苏;常亚慧;
父亲型教师在学校场域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在家庭场域中担负着养育子女的家庭重任,学校教育与家庭养育的模式差异致使父亲型教师难以调和双重角色。以受社会关注度较低的作为父亲的小学男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默顿的角色丛理论,通过质性访谈的方式,深描父亲型教师在扮演两种角色时呈现出的理想期待与行为模式,感受其在协调角色冲突时所身处的困境。研究发现,父亲角色与教师角色存在异质性与相似性,父亲型教师群体内部存在角色背离、角色模糊及角色过载等困境。因此,要建立纾解父亲型教师角色困境的机制:缓和角色冲突,理性进行自我角色调试;明确角色期待,逐步建立教师关怀机制;缓解角色压力,增强父亲型教师的获得感。
2023年03期 v.7;No.27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