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专题:教育强国建设

  •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演进历程、主要特征与推进路径

    周洪宇;曾嘉怡;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的重要抓手。这一行动的演进历程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从理念发轫与价值倡导的准备阶段,到实践推进与持续深化的探索阶段,再到政策转化与文件确认的定型阶段,实现了从理念倡导到实践落地再到政策转化的质的飞跃。这一行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历史赓续与时代创新的同频共振,精神铸魂与强师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价值维度与战略逻辑的循序渐进。为进一步提升这一行动的实效性,应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职业生涯成长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队伍思政与党建工作,以教育家精神筑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根基。

    2025年03期 v.9;No.3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教师地位研究

  • 论公共性视野下教师法律地位之规范

    余雅风;李娟;

    通过立法科学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既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制度基础,也是顺应人本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新定位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师职业的公共性和公务性,但我国教师职业的独特属性仍未在法律层面得到凸显,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差异化特征也未有所区分,导致教师内部差异弱化、权利保障不力、待遇保障缺失等诸多问题。公共性视野下,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存在差异性,教师内部群体的法律地位也有所不同。因此,应以公共性强度差异为基础,重构教师的法律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以公共性和自主性保障为目标,确立教师的权利义务;以教育公益性和教师职业特殊性为起点,健全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制度。

    2025年03期 v.9;No.35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地位感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2369份教师问卷的数据

    荀渊;潘岳林;王晨娅;

    教师地位高低事关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稳定性。基于22 369份教师调查问卷,构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和社会声望四个维度的教师地位感知指标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分析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对总体地位及各维度的感知情况,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及因素贡献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体地位处于中等水平,经济地位感知偏低;不同性别、学段、城乡、省份和职称的教师地位感知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教师个体因素差异的情况下,确保教师政治地位、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社会声望政策的有效执行对提高教师总体地位感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因素贡献率存在差异,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对于提高教师地位总体感知的影响最大,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最小。基于此,应着力构建“政治—经济—专业—声望”四位一体提高教师地位政策体系;改革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促进教师地位的整体提高;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体系,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修订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优化专业制度衔接。

    2025年03期 v.9;No.35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专业地位与主观社会地位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杜屏;孙旭彤;任碧航;钟亚妮;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保障,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是教师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一种主观感知,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工作积极性。当前教师经济地位和专业地位与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北京市公办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调查数据发现:教师经济地位和专业地位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教师主观社会地位,而且相比于提高教师税后工资收入,增加有影响的专业发展活动和提升教学自主权对提升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更大;教师工资可能存在“经济地位阈值”,即工资达到某一水平后,教师的社会地位感知趋于稳定,且存在城乡异质性;教师工作压力和组织认同感在教师经济地位和专业地位对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中分别起到了负向调节和中介作用。建议优化薪酬福利体系,提升薪酬竞争力;强化专业发展支持,夯实教师专业地位;关注教师工作压力,构建压力管理机制;营造积极组织氛围,增强教师组织认同感。

    2025年03期 v.9;No.35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世纪我国小学教师经济地位的保障与优化

    曾晓东;米洁;任颖;

    相对于其他学段,小学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职业角色更能体现未来教师职业定位,因而更具有公共政策意义。通过对2000—2019年间小学教师薪级制度两个关键指标的时序性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薪酬具有合理性,深深嵌入“中央定基础+省统筹+市县挂钩+学校奖励”的四级实施过程,这一跨越政府层级的合法性机制保障了小学教师经济地位。未来,小学教师经济地位将面临出生人口下降、财政承压、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建议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拓展教师服务领域;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探索教育投入多样化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设,提升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保障的适切性。

    2025年03期 v.9;No.3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师说

  • 重提校本研修——专访顾泠沅先生

    张丰;

    由校本教研发展而来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实践是推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二十余年来,我国校本研修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成果:提炼“三关注两反思”的在职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发展课例研究、形成学校教研活动的系列建议、总结促进群体合作的校本研修技能。在行动教育探索中体现的基于经验筛选、融于行动实践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是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要范式。二十余年后,重提校本研修,反映了校本研修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校本研修改进的行动路线,重视教研组织文化的再造,重视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的规律,帮助教师建立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

    2025年03期 v.9;No.3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管理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维度

    李宜江;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五个基本维度:规模之维,量大类广层多的教师队伍应人尽其才;主体之维,区域、城乡、群体、校际间教师需共同发展;质量之维,教师发展要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生态之维,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化尊师重教环境;道路之维,以成己育人服务国家需要。这五个维度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复杂实践之中。

    2025年03期 v.9;No.35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亲规则”与“亲社会”行为选择:共同体圈子的影响

    谢珊;余凯;

    “亲规则”与“亲社会”是教师面临教育管理活动“风箱困境”时的两种行为选择。受共同体圈子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师师共同体圈子”与“师生共同体圈子”分别通过锚定教师身份、重构任务意义、建构工作资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规则重构,从而影响教师“亲规则”或“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性。因此,学校组织管理应完善制度支持,引导教师共同体圈子的形成和变化;关注教师“后台”交往以及教师非正式圈子关系对其行动逻辑产生的影响;重视微观环境管理,借助非正式圈子的影响为教师工作实践提供支持。

    2025年03期 v.9;No.35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与式培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启示

    陈向明;赵静;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方式仍存在较为单一、专家单向灌输理论较多、教师主动参与建构知识较少等问题。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所有领域、所有活动中都使用了参与式方法,尤其以参与式教师培训作为项目推进系统变革的关键,对教师培训者、一线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者、教研员等实施了全面而深入的培训,推动了教与学的整体改变。教师返回学校后,引入参与式方法,打破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表现都有较大提高。参与式教师培训为项目的成功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所助益。

    2025年03期 v.9;No.3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收入、职业使命感对其离职意向影响的园所差异——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李晓巍;陆文祥;吴晓诗;李丹;

    以621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性质幼儿园(公办、民办)教师收入、职业使命感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及组织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考察变量关系在公、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收入、职业使命感均显著负向预测离职意向,但不存在园所差异;(2)组织承诺在收入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仅在民办幼儿园教师中显著存在,而组织承诺在职业使命感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在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中均显著存在。对此,可认为职业使命感对离职意向的影响路径更为稳定,即教师精神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建议加强幼儿园教师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薪资待遇保障,同时加强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2025年03期 v.9;No.35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成长

  • 论教育评价改革与教师改变的互构

    曾文婕;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改革要求提出方和教师作为改革要求落地方之间是相互建构的。这种互构主要表现为: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提出改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了教育评价改革而做出改变;教师从自身处境出发,呼吁教育评价改革考虑通过完善政策等多种方式助力教师发生相应改变;呈现出共进形态,即教育评价改革本身就成为教师得以改变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出动态互动、持续迭代和植根情境的特点。促进教育评价改革与教师改变互构,可以从为教师创造言说机会、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和加强学校现场研究等策略入手,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并成就自身发展,实现“成事”与“成人”的统一。

    2025年03期 v.9;No.35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教材分析理念、框架与策略

    刘加霞;白雪;

    教师教材分析是指在阅读教材基础上厘清内容的数学本质、逻辑关系及其育人目标。面向事情本身、悬置已有经验、开放性思维是教师教材分析时应具有的理念。教材分析框架包括内容维度和认知步骤,前者包括解析内容本质与结构、关注知识背后隐性的育人价值及分析学习支架与策略;后者包括抛开经验或成见素读教材内容、从学习者视角划定单元内容的学习进阶、以评价者身份基于证据评判教材所提供学习路径是否适合所执教学生。教材分析策略包括用好教师教学用书、集体教研、重视厘清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匹配点。

    2025年03期 v.9;No.3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路径与未来展望

    郭力平;朱晋曦;王妤;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作为前沿技术进入幼儿园实践,尽管已有教师开始自发使用,但多停留在“事务替代”层面,尚未充分发挥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赋能潜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反思、专业知识整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颇有成效,但也存在“AI幻觉”、教师盲目依赖与形式主义使用等隐忧。因此,要从技术侧优化其教育适配性,从教师侧激发主体能动性,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赋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要强调支持教师提升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富有伦理关怀的专业素养,构建全国—区域—园所协同发展的智能体平台建设生态,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国道路,更好地服务幼儿园教师的持续成长。

    2025年03期 v.9;No.35 8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G市13552名幼儿园教师的自评数据

    刘霞;戴双翔;

    基于对G市13 552名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在课程理解、设计、执行和反思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课程反思能力相对薄弱。进一步分析显示,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在岗位、教龄、学历、职称、教师资格证持有情况以及园际差异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因素包括幼儿园文化、课程管理、教师自主学习、专题培训、课程参与度和课程自主权,其中教师自主学习的解释率最高。建议:关注教师发展差异并采取精准支持策略;聚焦反思能力短板,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促进体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强化内生动力驱动;加强幼儿园管理,完善制度保障。

    2025年03期 v.9;No.35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视野

  • 教师职业意识的觉醒:英国教师注册运动

    袁传明;

    建立教师注册制度是现代国家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也可以看作教师职业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英国教师注册运动兴发于19世纪40年代,形成于20世纪初,止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英国教师注册运动是由不同地区私立学校的教师团体自下而上发起的,并不是政府行为。英国政府在教师注册运动中扮演的是调解人的角色,并促进形成了统一而多样的教师注册制度。教师注册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唤起了英国近代教师的职业意识,对后来英国教师教育的转型升级以及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5年03期 v.9;No.35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强化

    牛慧丹;

    教师主体性是教师专业标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新自由主义框架下西方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标准化要求导致教师缺失教学灵活性与创造性,合规性行为导致教师缺失专业发展自主性,政策执行者定位导致教师缺失专业发展积极性。近年来,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在教师专业标准中体现和落实教师主体性:通过规范的导向性强化教师专业身份与发展空间,通过搭建支架和平台促进教师自我导向的专业成长,以及通过自我评估机制赋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2025年03期 v.9;No.35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搭建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高端学术平台,服务于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教育机构研究人员的需要。

    2025年03期 v.9;No.35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