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宝新;
具身学习是根治教师教育效能低迷的一把利器,涉身性、情景性与生成性是教师具身学习的显著特征。相对离身学习而言,教师具身学习是实时感验、身体会话,是一个自然连续体与统一体。它的诞生开启了教师学习,包括动力、方式与机制在内的一次系统重构运动。动态地分析,教师具身学习是由情景压力驱动、身体感应发生、经验体验获致三个关键环节构成的一个链环。在具身学习理论框架中,"情景创设—身体卷入—互动交感—知觉反馈"将成为现代教师学习的新流程和新形态。
2020年01期 v.4;No.13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于忠海;
传统学习观基于现在与未来、学校与社会、手段与目的等对立的二元认识论,窒息个体及其职业的生命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人性的觉醒则赋予学习是人之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属性,学习不仅丰富了人的生命内涵和人生意义,而且彰显着人类向善的美德。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者,既是教师之为人的生命写照,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色所在,其学习者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诉求,也是教学相长的机理所在,更是教师职业伦理的美德。践行学习者专业化发展理念,教师学习的路径包括学习的时空内生于教育实践,学习的老师即"不教之师"——学生,学习的机理则是自我教育。
2020年01期 v.4;No.13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晓文;盛慧;
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遵循一种"缺陷"模式,将教师视为"有缺陷的"、需要"被"发展的对象,这已不能完全覆盖教师成长的内涵。因此,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替代性概念应运而生。教师专业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完整人"而不单纯是"职业人"。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校本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环境支持,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校本学习机制,为教师专业学习提供多种合作平台,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等。
2020年01期 v.4;No.13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楠森;
教师作为学习者,是基于教师发展的主体立场提出的新命题,既契合职业本性,也适应时代精神。教师作为学习者,目的维度是"学以成人",内容维度是"学致广大",动机维度是"学起内需",过程维度是"学于互动"。成就教师作为学习者,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增加教师自由时间为宗旨制定政策,学校要以激发教师真实学习为目标规划发展,教师本人要超越功利化学习重建"自我意识"。
2020年01期 v.4;No.1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卫华;李书琴;
2010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十年来,"国培计划"历经了起步与探索、反思与转型两个阶段,培训了超过1500万名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培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坚持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导向,坚持及时反馈不断创新的顶层设计,坚持项目管理为主的推进方式,坚持输血不如造血的培训理念。展望未来,"国培计划"应促进多方联动,注重内在实效并深化专业化程度。
2020年01期 v.4;No.13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余新;
"国培计划"十年研究既涉及对"国培计划"宏观价值、政策文本和培训成效的思辨分析,又关注对教师培训各核心要素的实践反思。虽然"国培计划"实施十年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但研究视域尚待拓展。有关"国培计划"今后研究值得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站位,系统谋划"国培计划"的研究内容与主题;二是低重心,有效践行"国培计划"的行动研究范式;三是多维度,跨界寻找"国培计划"研究的适切性理论与方法;四是大格局,凝练构建"国培计划"的中国特色与本土化经验。
2020年01期 v.4;No.1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齐学红;
"国培计划"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化实践,体现了中国教师教育中的国家力量及其运作机制。以班主任国培计划为例:在组织与实施上,采取了层级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在内容与形式上,于课程化中凸显班主任专业的实践性;在效果与评价上,凸显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国培计划"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培养提供了中国经验和典型范例: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班主任培训的基层创新,培训学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2020年01期 v.4;No.1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桑锦龙;
从"总体教育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是新时代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新时代,要坚持"提要求"与"给保障"相结合,努力使教师成为首都人人尊重和向往的职业;"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努力使教师成为首都人尽其才的职业;"面向全体"与"面向重点"相结合,努力使教师成为首都人才辈出的职业。
2020年01期 v.4;No.13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树京;
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框架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类制度组成。它们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规约,或者体现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文本中,或者体现在社会主流期待中,或者体现在文化影响下生成的认知中。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别是奖励与惩罚,对社会期待的接受力量,以及"理所当然"的自然行为和必然行为。
2020年01期 v.4;No.1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秀敏;张明珠;
权益保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东、中、西部11个省份18个城市的16 253名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权益和专业权益保障状况及对其职业压力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五险一金"仍缺乏保障,同工同酬尚未实现;国家级培训机会依然不足,职称评聘难度大;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在城乡、办园体制、编制类型、教师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与其职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且能负向预测职业压力。因此,应关心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保障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合法权益;加快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权益和专业权益保障,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2020年01期 v.4;No.13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靳玉乐;张良;
根据教师一般能力的特点,从提炼名师育人智慧、解读教师专业标准和回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三个方面,遵循案例归纳与理论演绎相结合、育人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以及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了教师一般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情怀感染能力、教师人格示范能力、教育过程引导能力3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分解为敬业精神、理想信念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121个三级指标。
2020年01期 v.4;No.13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张定强;
知识共享、思维共享、智慧共享是教师群体发展素养的基本途径,智慧共享是高阶的共享形态。立足于时代之基、教师的日常生活与人类的基本理想之基,以形成智慧和增长才干为价值取向,以教师群体素养发展为动因,探寻智慧共享的意义与价值至关重要。智慧共享的主体要素是教师群体,客体要素是共享的内容、资源、环境、技术、方法等。智慧共享有个体主导、群体主导和组织主导三种机制,对教师群体的精神世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形成三维重塑。
2020年01期 v.4;No.13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
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机制包括创新知识个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产生知识更新,新近学习到的显性知识与原有显性知识相融合。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策略包括显性知识的更新策略——推论、应用、融合,以及隐性知识的更新策略——记录、交流、反思、写作、观摩、研讨。
2020年01期 v.4;No.13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容中逵;
先秦至今教师自身眼中的角色内涵流变大致经历了先秦至清末的非专门职业和民国至今的专门职业两大历史时期,可以细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先秦至隋前是具有广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类教化者,其价值取向是广义的社会责任担当性,职责功能是治国安邦与经世致用性;隋唐至清末是具有明显职业过渡倾向的个体谋生者,其价值取向是谋生性、过渡性和隐逸性,职责功能是教书性、育人性与自得性;民国至上世纪末是具有明显职业分殊的社会工作者,职责功能是实践活动的两面性与工具性;新世纪以来是具有明显独立意识的专业工作者,其价值取向和职责功能具有明显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专业化追求意识。
2020年01期 v.4;No.1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吉标;李聪慧;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文脉浩荡,滋养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民国时期是一个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山东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教育家。他们自幼胸有鸿图,先后受过传统私塾和新式学堂双重教育,学养深厚;后游学日本,研习教育;归国后传播新知,兴校办学,传承文化,为近代山东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言行彰显了鲜明的士人风骨: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赤胆忠心的民族气节,扶危济困的侠义心肠。他们是近代山东新式教育的奠基者,堪称后辈楷模。
2020年01期 v.4;No.13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