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师说

  • 尊师·惠师·强师——陶西平先生与首都基础教育师资建设

    李方;

    陶西平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在首都基础教育师资建设方面,从政策法规的研制、师资服务保障体系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设计、骨干校长与教师的培养、国内外师资交流平台的搭建,直至促进教育家成长的生态环境的营造,都倾注了陶老非凡的智慧与大量的心血。

    2020年04期 v.4;No.1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专题: 教师评价研究

  • 教师评价若干重要理论问题探析

    李如密;

    教师评价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所谓教师评价是指评价者为达到一定目的,根据制定的标准,依凭丰富信息对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表现及活动成效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评价除常见类型外,还可按照六个维度在相对意义上划分为12种具体的类型。教师评价新模型需具备整体性、结构性、简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教师评价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的关于教师评价的教育,可引导教师深化对评价的理解,增强对评价的体验,提升评价智慧。教师评价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教师评价者需要深刻认识教师评价的专业特质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

    2020年04期 v.4;No.16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基础架构设计

    刘翠航;牛建辉;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为教师评价的系统建构提供了可能性。依据国内外教师评价实践设计了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基础架构,即综合性的评价目的、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平衡性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基于该体系构想的教师评价新体系将优化教师职业全流程治理,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资格认证、聘用安置、职称评定、绩效奖励、辞退及动态反映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上的功能。

    2020年04期 v.4;No.16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基于教师发展阶段特征的初任教师区分性评价探索

    方征;雷爱萍;

    教师评价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对初任教师的科学评价是确保新教师顺利度过初任期和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信念、教学实践、学习与反思三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特征维度,开展对初任教师与经验教师评价的现状及认知调查。研究发现:现行教师评价方案主要面向经验教师,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被评价者态度等方面的设计与初任教师发展阶段特征不相匹配,对初任教师的培养和激励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对初任教师进行区分性评价,具体应将教育信念目标纳入到评价目的之中,将初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到过程性评价指标中,重视促进学习与反思,建立区分性评价保障机制。

    2020年04期 v.4;No.16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 ]
  • 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审专业性、公平性与激励性的体验——基于西部Q省H县的调研

    王国明;

    专业性、公平性与激励性是发挥职称评审制度价值的重要保障。运用问卷与访谈调查法,调研我国西部Q省H县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审专业性、公平性与激励性的体验。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审的总体体验不够积极,这与指标严重不足、拔高评聘、过度竞争、职称评审条件的"荣誉称号化"等现象紧密相关。教师对职称评审专业性的体验较差,主要原因包括职称评审条件与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疏离、权力话语影响评审条件的兑现等;在公平性体验方面,过度竞争、徇私性的教师社会资本、权力运作等加重了教师的焦虑感和无力感,损害教师对公平性的体验;多数教师认为职称评审的激励性价值较低,这主要是与职称评审带来的同事关系紧张、教师负面情绪增长等因素有关。提升职称评审的公平性与专业性应是当前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建议:提高职称评审纪律监督部门的政府层级,提升职称评审的公平性;构建与教师工作相适宜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职称评价的专业性。

    2020年04期 v.4;No.16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 ]
  • 美国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项目述评

    熊华军;张倩玉;

    为更好地评价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和加强对教师教育机构的问责,美国在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项目。edTPA项目历经"酝酿—评估—第一次实测—第二次实测—确定"五个步骤得以制定,由目标、任务和评分规则三大内容构成,有机融合了"开发—实测—过渡—调整"四大实施过程,得到了充足财力、充分物力和充融人力三大配套保障,取得了一定的预期目标。面对存在的不足,仍需在第三方机构监管、考试杠杆作用发挥、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2020年04期 v.4;No.16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教师管理

  • “十四五”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形势与重点任务

    付卫东;陈义妍;

    "十三五"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在师德建设、师资数量和质量、薪酬待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也存在财政投入不够充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师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在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师资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以及教育信息化2.0对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我国应优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着力破除特殊教育教师管理体制障碍。

    2020年04期 v.4;No.16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乡村教师生命质量的现实样态与人文关怀

    吴晓蓉;

    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既要关注其作为"教师"的社会角色身份,也要回归其作为"人"的生命本体论中。从生命质量评价视角看,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生命质量欠佳,主要表现在:群体身份遮蔽下乡村教师陷入自我职业身份认同困境;"政策与专家"标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异化了乡村教师的"类主体性";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彼此疏离;乡村教师话语权弱。建议政府和社会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其生命质量:完善教育立法,建立保障乡村教师生命质量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乡村教师减负,激发其自为自觉的内生动力;激发乡村教师的社会情怀,确立其在乡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保障乡村教师话语权,使其建立自我身份认同。

    2020年04期 v.4;No.16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 ]

教师教育

  • 教师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建设路径

    龙安邦;余文森;

    教师身份的逻辑转换、教师知识的逻辑升级、教师培养的逻辑拓展为教师教育学科的确立奠定了逻辑基础。教师教育学科以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任务,具有交叉综合性和实践性。建设具有专业凝聚力的学科建制,探索多元一体的学科知识构架,构建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三大路径。

    2020年04期 v.4;No.1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展望

    郑志强;黄晶榕;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掌握着学校领导和管理权,是学校教育成效高低的关键。国际上19世纪末以来的学校管理课程的发展深刻影响着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香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拟任校长、新入职校长和在职校长,其培训课程管理由香港教育局提供理论架构。其培训特点有:培训模式灵活多变;社会多方共同培训校长;甄选大学参与校长培训;善用公共资源,分担培训费用。展望新时代的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加强对在职校长的专业支持,强化校长工作考绩与个人专业发展的联系,鼓励校长持续专业进修,持续加强对香港校长的国史及国民教育。

    2020年04期 v.4;No.1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教师素质

  • 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论

    钟祖荣;

    强化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是提高教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社会素养、专业素养,而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是教师素质结构论、实践论、教育社会功能论、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功能和目的选择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参与的方式包括学习型、体验型、实战型、陪伴型,可以有组织地进行,也可以自主安排。政府、学校等部门应当在经费、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参与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04期 v.4;No.1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教师技能对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作用: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

    刘骥;黄少澜;

    我国新时代要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体现教师素质的核心维度是教师技能。通过整合与计量经合组织成人技能评估、世界银行技能测量调查、世界银行跨国可比学生成绩中38个国家数据,探讨教师技能与学生学习结果的关系,构建教师技能与学生学习结果"双高"的教育优质均衡理论框架。结果表明,教师的读写技能、算术技能与问题解决技能水平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此需重视以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技能水平的策略:(1)充分认识教师技能作为供给优质教育关键要素的重要性;(2)构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特点的教师技能框架;(3)推动教师职后培训向以技能结果为导向的模式转型;(4)建立"全从教生涯型"教师技能监测体系。

    2020年04期 v.4;No.16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教师在职学历提升对学生成绩的促进作用:基于甘肃农村的证据

    马红梅;

    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两轮追踪调查的数据,利用"教师—学生—学科"配对样本的固定效应估计和工具变量法,考察当地农村教师工作后学历提升活动对其教学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职后学历提升对学生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教师不参加职后学习和培训的情形相比,当前学历所对应的受教育年限比职初水平每增加一年,其所教学生在相关学科的标准化测验中表现高0.2~0.3个标准差。对基于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具有差异的机制分析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行业准入的学历资格做出具体规定后,相当一部分初始学历不达标的农村教师通过职后学历提升的形式对此政策做出了行为反应,忽视这一部分群体的特殊性将严重偏估甚至误判教师在职人力资本投资的生产率价值。

    2020年04期 v.4;No.16 9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具身学习视角下骨干教师教育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刘加霞;陈晓波;

    教育写作是骨干教师发展阶段的重要专业活动,找准写作中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与证据式反省思维水平。本文作者与三位一线教师组成的"写作共同体"通过具身的、浸润式的"三写三反思",探析骨干教师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过多描述教学现象,缺少聚焦学科教育的具体问题;过多描写"怎么做",缺少提炼"观点与规律";缺少"谋篇布局"的结构化思维以及"用证据"的论证意识。骨干教师应进行"指向生活体验"的写作:坚持"把自己摆进去"的写作立场,秉持"怎么做、为什么、是什么"的意义逻辑建构原则;养成用证据说话、写作的思维方式。

    2020年04期 v.4;No.16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中国教师史

  • 从教师起源看中西教师文化的差异

    蒋纯焦;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教师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性质与内涵。中国教师源于官长,西方教师源于智者,不同的起源导致中西方教师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师的工作重心、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理论发展上分别朝着不同的指向。新时代应延续中国优秀传统教师文化,实现中西方教师文化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发展。

    2020年04期 v.4;No.16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中国传统师德探原

    杜钢;

    中国传统师德的内涵建构在道与德内涵基础之上,诸如天人合一之道、内圣外王之道以及伦常之德、治理之德、修身之德等道与德内涵的基本成分构成了传统师德内涵的原始依据。人师之德是展现传统师德历史原貌的一个典型面向,其核心特质即在于一方面凸显师者职分上的以身作则的模范性;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成员普遍意义上的以德立身的示范性,由此促成社会整体道德体系的和谐有序发展。三皇五帝与三代诸王等圣王师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师等圣化教师形象的相继涌现,成为理想化师德得以实现的显明历史标志,其中尤以孔子的师德实践和理论更加具有深远影响。

    2020年04期 v.4;No.16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教师发展研究》2020年1—4期总目录

    <正>~~

    2020年04期 v.4;No.16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现为美国EBSCO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教师发展研究》是为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的高端学术平台,着力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探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发展问题。主要栏目有:教师管理、教师教育、教师素质、中国教师史、名师访谈、国际视野、专题、学术动态、学术评论等。

    2020年04期 v.4;No.16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