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师说

  •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时代创新与发展趋向——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

    李瑾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具有当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萌芽,90年代中期初步建立,进入新世纪开始实质性运行与发展,今天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虽短暂,但却呈现出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提供基础保障。回顾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历程,需要理性地认识和看待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学历标准要求低、考育分离、师范生参加“国考”等,也要理性把握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借助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改革,迎来了深化发展的新契机,也开启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实现师范生“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的双提高,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对教师资格进行细致地分类分级,探索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加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成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新趋向。

    2022年01期 v.6;No.2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时代创新与发展趋向——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

    李瑾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具有当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萌芽,90年代中期初步建立,进入新世纪开始实质性运行与发展,今天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虽短暂,但却呈现出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提供基础保障。回顾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历程,需要理性地认识和看待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学历标准要求低、考育分离、师范生参加“国考”等,也要理性把握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借助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改革,迎来了深化发展的新契机,也开启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实现师范生“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的双提高,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对教师资格进行细致地分类分级,探索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加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成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新趋向。

    2022年01期 v.6;No.2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时代创新与发展趋向——专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

    李瑾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具有当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开始萌芽,90年代中期初步建立,进入新世纪开始实质性运行与发展,今天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虽短暂,但却呈现出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提供基础保障。回顾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历程,需要理性地认识和看待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学历标准要求低、考育分离、师范生参加“国考”等,也要理性把握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借助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改革,迎来了深化发展的新契机,也开启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实现师范生“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的双提高,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对教师资格进行细致地分类分级,探索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加强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成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新趋向。

    2022年01期 v.6;No.2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内涵、条件与评估——专访英国诺丁汉大学荣休教授戴杰思

    谢萍;刘芊;王馨薇;

    在教师发展领域,基于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PD)”“持续/连续专业发展(CPD)”,戴杰思教授进一步提出并强调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CPLD)”的概念。他认为,CPLD项目本质上是对教师实施的系列干预活动,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学校的积极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CPLD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内因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韧性;同时,学校在开展CPLD项目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保障其有效性,即正确认识教师学习的本质与改变、重视教师专业性、提升学校领导层重视度、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CPLD项目实施效果的测量和评估需通过构建长期、多视角立体式的测评模式探索其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022年01期 v.6;No.2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内涵、条件与评估——专访英国诺丁汉大学荣休教授戴杰思

    谢萍;刘芊;王馨薇;

    在教师发展领域,基于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PD)”“持续/连续专业发展(CPD)”,戴杰思教授进一步提出并强调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CPLD)”的概念。他认为,CPLD项目本质上是对教师实施的系列干预活动,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学校的积极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CPLD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内因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韧性;同时,学校在开展CPLD项目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保障其有效性,即正确认识教师学习的本质与改变、重视教师专业性、提升学校领导层重视度、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CPLD项目实施效果的测量和评估需通过构建长期、多视角立体式的测评模式探索其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022年01期 v.6;No.2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内涵、条件与评估——专访英国诺丁汉大学荣休教授戴杰思

    谢萍;刘芊;王馨薇;

    在教师发展领域,基于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PD)”“持续/连续专业发展(CPD)”,戴杰思教授进一步提出并强调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CPLD)”的概念。他认为,CPLD项目本质上是对教师实施的系列干预活动,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学校的积极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CPLD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内因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韧性;同时,学校在开展CPLD项目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保障其有效性,即正确认识教师学习的本质与改变、重视教师专业性、提升学校领导层重视度、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CPLD项目实施效果的测量和评估需通过构建长期、多视角立体式的测评模式探索其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2022年01期 v.6;No.2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题:“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师行动

  • “双减”政策对教师观念转变的期待与实现路径

    龙宝新;

    “双减”政策颁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双减”政策落地之肯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四重转变,即从“育分至上”回归“育人本位”的价值观,从“绩效工具”回归学生作为“关怀对象”的学生观,从“外延拓展”回归“内涵充实”的教学观,从“罚劣促优”回归“多元发展”的评价观。其实现路径是,国家社会要从政策促动、观念干预、实践带动、文化浸染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师观念重构与整体变革,助力教师教育观念真变的发生。

    2022年01期 v.6;No.21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2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 ]
  • “双减”政策对教师观念转变的期待与实现路径

    龙宝新;

    “双减”政策颁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双减”政策落地之肯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四重转变,即从“育分至上”回归“育人本位”的价值观,从“绩效工具”回归学生作为“关怀对象”的学生观,从“外延拓展”回归“内涵充实”的教学观,从“罚劣促优”回归“多元发展”的评价观。其实现路径是,国家社会要从政策促动、观念干预、实践带动、文化浸染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师观念重构与整体变革,助力教师教育观念真变的发生。

    2022年01期 v.6;No.21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2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双减”政策对教师观念转变的期待与实现路径

    龙宝新;

    “双减”政策颁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双减”政策落地之肯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四重转变,即从“育分至上”回归“育人本位”的价值观,从“绩效工具”回归学生作为“关怀对象”的学生观,从“外延拓展”回归“内涵充实”的教学观,从“罚劣促优”回归“多元发展”的评价观。其实现路径是,国家社会要从政策促动、观念干预、实践带动、文化浸染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师观念重构与整体变革,助力教师教育观念真变的发生。

    2022年01期 v.6;No.21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2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

    李琼;孙晓红;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者与落实者,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素养、作业设计素养、证据意识的评价素养、赋能学习者的数字信息素养与全方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素养。

    2022年01期 v.6;No.2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 ]
  •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

    李琼;孙晓红;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者与落实者,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素养、作业设计素养、证据意识的评价素养、赋能学习者的数字信息素养与全方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素养。

    2022年01期 v.6;No.2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

    李琼;孙晓红;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作为“双减”政策的直接实施者与落实者,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素养、作业设计素养、证据意识的评价素养、赋能学习者的数字信息素养与全方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素养。

    2022年01期 v.6;No.2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专题:教师学习

  • 教师学习: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观

    杨玉东;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2022年01期 v.6;No.2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学习: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观

    杨玉东;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2022年01期 v.6;No.2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教师学习: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观

    杨玉东;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2022年01期 v.6;No.2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变革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张娜;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变革动力,学校才能走上具有生长性的持续变革轨道。支持教师成为变革动力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具有传递经验、促进学校成员间融合与创生新知识等功能。指向支持学校变革的教师学习,要根据学校的变革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要引导变革阻力在教师学习活动中积极转化,要倡导指向教学研究的教师学习活动,要通过培育教师学习小团队建设合作的组织文化。

    2022年01期 v.6;No.2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变革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张娜;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变革动力,学校才能走上具有生长性的持续变革轨道。支持教师成为变革动力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具有传递经验、促进学校成员间融合与创生新知识等功能。指向支持学校变革的教师学习,要根据学校的变革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要引导变革阻力在教师学习活动中积极转化,要倡导指向教学研究的教师学习活动,要通过培育教师学习小团队建设合作的组织文化。

    2022年01期 v.6;No.2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变革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张娜;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变革动力,学校才能走上具有生长性的持续变革轨道。支持教师成为变革动力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具有传递经验、促进学校成员间融合与创生新知识等功能。指向支持学校变革的教师学习,要根据学校的变革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要引导变革阻力在教师学习活动中积极转化,要倡导指向教学研究的教师学习活动,要通过培育教师学习小团队建设合作的组织文化。

    2022年01期 v.6;No.2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学习情境的属性表征及优化——基于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

    潘琼;严加平;

    情境是认知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提出学习的情境具有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双重属性。回应需求的学习内容、高卷入的学习形式、赋权的互动关系是教师学习直接情境的属性表征;适配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学习导向型的组织氛围、支持教师的身份调适是社会性情境为教师学习奠定的物质、社会和心理基础。应在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两个水平上形成整体优化教师学习情境的合力,即注重教师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权力关系以及倾力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

    2022年01期 v.6;No.2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学习情境的属性表征及优化——基于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

    潘琼;严加平;

    情境是认知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提出学习的情境具有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双重属性。回应需求的学习内容、高卷入的学习形式、赋权的互动关系是教师学习直接情境的属性表征;适配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学习导向型的组织氛围、支持教师的身份调适是社会性情境为教师学习奠定的物质、社会和心理基础。应在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两个水平上形成整体优化教师学习情境的合力,即注重教师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权力关系以及倾力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

    2022年01期 v.6;No.2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学习情境的属性表征及优化——基于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

    潘琼;严加平;

    情境是认知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伊列雷斯的“学习情境观”提出学习的情境具有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双重属性。回应需求的学习内容、高卷入的学习形式、赋权的互动关系是教师学习直接情境的属性表征;适配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学习导向型的组织氛围、支持教师的身份调适是社会性情境为教师学习奠定的物质、社会和心理基础。应在直接情境和社会性情境两个水平上形成整体优化教师学习情境的合力,即注重教师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权力关系以及倾力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

    2022年01期 v.6;No.2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师成长

  • 从设计到实施:培训精准性的衰减析因及改进——基于202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视导调研

    王金涛;李方;

    以“精准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培训提质增效,推动培训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部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存在“精准性”衰减现象,主要表现为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培训需求分析泛化、培训目标界定失当、培训教学组织粗放、培训情景创设错位等。对此建议:提升培训对象画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学组织等的精准性。

    2022年01期 v.6;No.21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从设计到实施:培训精准性的衰减析因及改进——基于202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视导调研

    王金涛;李方;

    以“精准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培训提质增效,推动培训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部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存在“精准性”衰减现象,主要表现为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培训需求分析泛化、培训目标界定失当、培训教学组织粗放、培训情景创设错位等。对此建议:提升培训对象画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学组织等的精准性。

    2022年01期 v.6;No.21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从设计到实施:培训精准性的衰减析因及改进——基于202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视导调研

    王金涛;李方;

    以“精准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培训提质增效,推动培训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部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存在“精准性”衰减现象,主要表现为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培训需求分析泛化、培训目标界定失当、培训教学组织粗放、培训情景创设错位等。对此建议:提升培训对象画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学组织等的精准性。

    2022年01期 v.6;No.21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理的质性研究

    罗英;徐文彬;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2年01期 v.6;No.21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理的质性研究

    罗英;徐文彬;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2年01期 v.6;No.21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理的质性研究

    罗英;徐文彬;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2年01期 v.6;No.21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素养

  • 自然·自觉·自由:教师情感劳动的三重境界

    田国秀;刘海芳;

    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蕴含着教师的情感劳动。情感劳动是教师为学为师的必然组成部分,有必要从境界的视角对其加以探讨。根据冯友兰先生划分的“觉解”标准,教师情感劳动可分为三种境界:情感规则支配下的自然境界,情感认识反思下的自觉境界,情感本体觉知下的自由境界。自然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体现为自发性、例行化,其策略主体为自发表达和浅层扮演。自觉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以反思性为主,其策略主体为深层扮演。自由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是对象化情感劳动,其策略主体为自主表达。教师情感劳动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也关系到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塑造,以及教育价值的实现。实践中聚焦教师情感支持、情感培养和情感修养,是提升教师情感劳动境界的有效路径。

    2022年01期 v.6;No.2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自然·自觉·自由:教师情感劳动的三重境界

    田国秀;刘海芳;

    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蕴含着教师的情感劳动。情感劳动是教师为学为师的必然组成部分,有必要从境界的视角对其加以探讨。根据冯友兰先生划分的“觉解”标准,教师情感劳动可分为三种境界:情感规则支配下的自然境界,情感认识反思下的自觉境界,情感本体觉知下的自由境界。自然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体现为自发性、例行化,其策略主体为自发表达和浅层扮演。自觉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以反思性为主,其策略主体为深层扮演。自由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是对象化情感劳动,其策略主体为自主表达。教师情感劳动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也关系到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塑造,以及教育价值的实现。实践中聚焦教师情感支持、情感培养和情感修养,是提升教师情感劳动境界的有效路径。

    2022年01期 v.6;No.2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自觉·自由:教师情感劳动的三重境界

    田国秀;刘海芳;

    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蕴含着教师的情感劳动。情感劳动是教师为学为师的必然组成部分,有必要从境界的视角对其加以探讨。根据冯友兰先生划分的“觉解”标准,教师情感劳动可分为三种境界:情感规则支配下的自然境界,情感认识反思下的自觉境界,情感本体觉知下的自由境界。自然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体现为自发性、例行化,其策略主体为自发表达和浅层扮演。自觉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以反思性为主,其策略主体为深层扮演。自由境界下,教师的情感劳动是对象化情感劳动,其策略主体为自主表达。教师情感劳动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也关系到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塑造,以及教育价值的实现。实践中聚焦教师情感支持、情感培养和情感修养,是提升教师情感劳动境界的有效路径。

    2022年01期 v.6;No.2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华南地区G市为例

    戴双翔;刘霞;

    职业适应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成长,更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G市22 59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整体水平较高,教师职业心理适应、职业关系适应、专业知识适应、专业能力适应、职业环境适应之间相互影响,教师职业适应在年龄、教龄、初始学历、岗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性质、不同评估等级、不同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存在显著差异。为此,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体系,合力构建良好职业环境;强化分类指导与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幼儿园教师群体职业适应水平;关注园际差异,努力提高相对薄弱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水平。

    2022年01期 v.6;No.2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华南地区G市为例

    戴双翔;刘霞;

    职业适应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成长,更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G市22 59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整体水平较高,教师职业心理适应、职业关系适应、专业知识适应、专业能力适应、职业环境适应之间相互影响,教师职业适应在年龄、教龄、初始学历、岗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性质、不同评估等级、不同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存在显著差异。为此,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体系,合力构建良好职业环境;强化分类指导与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幼儿园教师群体职业适应水平;关注园际差异,努力提高相对薄弱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水平。

    2022年01期 v.6;No.2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华南地区G市为例

    戴双翔;刘霞;

    职业适应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成长,更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G市22 59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整体水平较高,教师职业心理适应、职业关系适应、专业知识适应、专业能力适应、职业环境适应之间相互影响,教师职业适应在年龄、教龄、初始学历、岗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性质、不同评估等级、不同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存在显著差异。为此,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体系,合力构建良好职业环境;强化分类指导与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幼儿园教师群体职业适应水平;关注园际差异,努力提高相对薄弱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水平。

    2022年01期 v.6;No.2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近10年摘帽贫困县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变迁考察

    赵颖;姜勇;张云亮;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三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教师于2012年和2020年的两次问卷调查和追踪访谈,勾勒出该群体精神生活的变迁图景:心理生活变迁呈现出压力水平显著上升、自我认知保持良好的特点;文化生活变迁呈现出闲暇时间缩短、公共性文化活动减少、自主性增强的特点;心灵生活变迁呈现出反思意识增强、重视个人努力、常葆专业热忱的特点。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精神成长,研究建议: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重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的精神劳动;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文化休闲公共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为县、乡、村各级幼儿园教师乃至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生活的软硬件;为幼儿园教师留出闲暇时间,鼓励其成为积极的反思型教师,充分发挥其选择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

    2022年01期 v.6;No.21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10年摘帽贫困县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变迁考察

    赵颖;姜勇;张云亮;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三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教师于2012年和2020年的两次问卷调查和追踪访谈,勾勒出该群体精神生活的变迁图景:心理生活变迁呈现出压力水平显著上升、自我认知保持良好的特点;文化生活变迁呈现出闲暇时间缩短、公共性文化活动减少、自主性增强的特点;心灵生活变迁呈现出反思意识增强、重视个人努力、常葆专业热忱的特点。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精神成长,研究建议: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重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的精神劳动;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文化休闲公共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为县、乡、村各级幼儿园教师乃至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生活的软硬件;为幼儿园教师留出闲暇时间,鼓励其成为积极的反思型教师,充分发挥其选择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

    2022年01期 v.6;No.21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10年摘帽贫困县幼儿园教师精神生活变迁考察

    赵颖;姜勇;张云亮;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三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教师于2012年和2020年的两次问卷调查和追踪访谈,勾勒出该群体精神生活的变迁图景:心理生活变迁呈现出压力水平显著上升、自我认知保持良好的特点;文化生活变迁呈现出闲暇时间缩短、公共性文化活动减少、自主性增强的特点;心灵生活变迁呈现出反思意识增强、重视个人努力、常葆专业热忱的特点。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精神成长,研究建议: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尊重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的精神劳动;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文化休闲公共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为县、乡、村各级幼儿园教师乃至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生活的软硬件;为幼儿园教师留出闲暇时间,鼓励其成为积极的反思型教师,充分发挥其选择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

    2022年01期 v.6;No.21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教师史

  • “师道”流变考略

    黄启兵;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统”与“道统”的关系,也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教师地位的浮沉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2022年01期 v.6;No.21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师道”流变考略

    黄启兵;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统”与“道统”的关系,也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教师地位的浮沉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2022年01期 v.6;No.21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师道”流变考略

    黄启兵;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统”与“道统”的关系,也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教师地位的浮沉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2022年01期 v.6;No.21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际视野

  • 教师当何为:杜威的好教师图像阐释

    陶志琼;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022年01期 v.6;No.21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当何为:杜威的好教师图像阐释

    陶志琼;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022年01期 v.6;No.21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师当何为:杜威的好教师图像阐释

    陶志琼;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022年01期 v.6;No.21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论析

    刘黎明;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是西方教育史上快乐教育的倡导者,他建构的教师角色观充满快乐意蕴。在斯宾塞的视域中,教师应扮演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导者、快乐教育的彰显者、儿童实施自我教育的推动者、自然教育的守护者、儿童情感教育的涵育者、儿童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者等角色。斯宾塞教师角色观的思想基础有快乐教育理念、自我教育理念、自然教育理念。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教育应依靠快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快乐教育,为学生减负保驾护航;充满情感地教学,做一个激情之师;推动儿童实施自我教育,成为快乐的赋予者。

    2022年01期 v.6;No.21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论析

    刘黎明;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是西方教育史上快乐教育的倡导者,他建构的教师角色观充满快乐意蕴。在斯宾塞的视域中,教师应扮演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导者、快乐教育的彰显者、儿童实施自我教育的推动者、自然教育的守护者、儿童情感教育的涵育者、儿童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者等角色。斯宾塞教师角色观的思想基础有快乐教育理念、自我教育理念、自然教育理念。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教育应依靠快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快乐教育,为学生减负保驾护航;充满情感地教学,做一个激情之师;推动儿童实施自我教育,成为快乐的赋予者。

    2022年01期 v.6;No.21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论析

    刘黎明;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是西方教育史上快乐教育的倡导者,他建构的教师角色观充满快乐意蕴。在斯宾塞的视域中,教师应扮演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导者、快乐教育的彰显者、儿童实施自我教育的推动者、自然教育的守护者、儿童情感教育的涵育者、儿童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者等角色。斯宾塞教师角色观的思想基础有快乐教育理念、自我教育理念、自然教育理念。斯宾塞的教师角色观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教育应依靠快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快乐教育,为学生减负保驾护航;充满情感地教学,做一个激情之师;推动儿童实施自我教育,成为快乐的赋予者。

    2022年01期 v.6;No.21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教师发展研究》是为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的高端学术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着力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探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发展问题。主要栏目有:教师管理、教师成长、教师素养、中国教师史、师说、国际视野、专题、学术动态、学术评论等。

    2022年01期 v.6;No.2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教师发展研究》是为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的高端学术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着力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探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发展问题。主要栏目有:教师管理、教师成长、教师素养、中国教师史、师说、国际视野、专题、学术动态、学术评论等。

    2022年01期 v.6;No.2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教师发展研究》是为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的高端学术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着力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探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发展问题。主要栏目有:教师管理、教师成长、教师素养、中国教师史、师说、国际视野、专题、学术动态、学术评论等。

    2022年01期 v.6;No.2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