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

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郅庭瑾;尚伟伟;

    教育家是教师群体中的卓越者。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要旨,为人们准确把握教育家的丰富内涵及实践特征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内涵。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职业追求,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处理好教育的宏观视野和微观实践、育人和育才以及“经师”和“人师”的关系,更好地推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023年04期 v.7;No.2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2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 ]
  • 教育家成长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兼论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

    储朝晖;

    教育强国建设呼唤新时代的教育家,需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并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家的前提是拥有教育家精神,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代教育家,其体现的教育家精神构建于教育精神和师生精神追求之上,注重通过改造社会的精神培养创造理想社会的人。教育家的成长和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需要创设法治基础上包容的社会环境,确保思想的流畅,保障教育当事人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

    2023年04期 v.7;No.28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指引与核心

    南钢;

    当前,我国正处于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教育家精神既是其思想源泉和前进动力,又是核心要义和生动写照,发挥着指引与关键作用。但反观我国当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却发现有许多阻碍教育家精神实现的现象,包括教师职业压力的加大与职业韧性的消退、工具理性的盛行与公共精神的式微、教育激情的隐退与群体孤独的浮现、知识授受的强化与道德人格的虚化等。面向未来,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涵养教育家精神,就必须做到五个结合: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生态重塑与自我修炼相结合、价值认同与身份践履相结合、师德奠基与人格完善相结合、生活世界与超越品性相结合。

    2023年04期 v.7;No.28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 ]
  • 教育家型校长:内涵、成长规律与培养路径

    王依杉;谢昊伦;陈悠然;

    教育家型校长是办学上取得成就,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领域同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卓越群体。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呈现出多阶段、主体性与协同性的基本规律,并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组织与个人教育理想信念的综合因素影响。对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应从政策引领、制度保障、专业赋能多重路径着手,最大限度激发校长潜能,为其成长发展创设条件和机遇。

    2023年04期 v.7;No.28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专题:“教授校长”办学笔谈

  • 如何让优质教师更优:教授校长的教师发展之道

    吴建民;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是一所社会公认的优质学校,笔者2000年开始任职该校校长,至今已有23年。任职之初,面对教师对自身的能力评估较低、对学校未来发展前景不太乐观的情况,笔者尝试与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稳定教师情绪,赢得教师的信任与支持,使他们克服职业倦怠,成为学校的“共创者”;延续学校的“实验”特色,重视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建立校本研修体系;拓宽教师思路,将国外访学与辐射西部支教相结合,促进教师大视野、高站位发展,探索出了让优质教师更优的教师发展道路。

    2023年04期 v.7;No.2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专题:乡村教师研究

  • 乡村教师新乡土性教育价值的叙事探究——基于安丰学校的田野调查

    王枬;袁梦雪;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强化专业取向的同时既保留其乡土性又凸显其现代性,即葆有具备时代特征的新乡土性。这是在外源性文化力量的牵引以及自身内生性文化惯性的推动下,乡村社会衍生出的一种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共存的现代乡村的文化特征。新乡土性是乡村教师为了乡村、扎根乡村、忠诚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内生力量。乡村教师新乡土性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基于自我生命觉醒的“育自己”,基于培育他人生命觉醒的“育他人”以及基于乡村社会文化觉解的“育社会”。

    2023年04期 v.7;No.28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何以留住特岗教师:农村学校情感治理的行动逻辑——基于河南省X县C镇的实证研究

    李丹;

    基于情感治理的理论视角,构建结构性情感、情境性情感、结果性情感理论框架,探讨河南省X县C镇农村学校留住特岗教师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C镇农村学校优化结构性情感,校长以身作则,靶向纾解特岗教师消极情绪,构建特岗教师留住的制度基础;再造情感空间,尽力满足特岗教师的生活需求,灵活管理措施,开发特岗教师的可行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实现情境性情感的再生产;实施构成性行动,改善特岗教师所处的中观结构情境,增强特岗教师的主体认同感,最终实现了留住特岗教师的目标。

    2023年04期 v.7;No.28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学习理论下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场域建构的机制与路径

    高杨;陈恩伦;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强调观察学习在获得替代经验方面的重要性,并认为人的观念是由个体、行为和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与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场域建构相契合,能够有效阐释该场域建构的发生和作用机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强化行为维度创造优秀榜样示范行为场域、优化环境维度创建乡土情怀特色文化环境场域、提升个人维度构建个体自我效能培养场域等路径,真正实现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培植。

    2023年04期 v.7;No.2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推拉理论视角下我国乡村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贾超;

    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长期面临着因城乡二元结构差异造成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实困境。引入推拉理论,并结合我国乡村人口及教师流动的实际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对乡村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城市居民高收入水平以及广阔的就业空间对乡村教师吸引程度较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是阻碍乡村教师“向城流动”的重要因素,城乡人口流动程度、城乡教育文化需求差异和医疗水平差异对乡村教师流动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应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弱化乡村推力;应培育乡村教师文化情怀,拓宽乡村教师发展渠道,增强乡村教师的乡土认同,弱化城市拉力,以有效减缓乡村教师“向城流动”,促进优质教师“逆城返乡”。

    2023年04期 v.7;No.28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师说

  • 传统师范与师范传统:探寻师范教育创新的守正之义——胡德海教授访谈

    李瑾瑜;

    中国拥有深厚的师道文化,也有悠久的师范教育历史与传统。96岁高龄的胡德海教授有70余年的师范教育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而且长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围绕“传统师范与师范传统”主题,胡德海先生深刻阐释和解答了师范教育的文化内涵、传统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价值与“师范性”和“学术性”论争的实质、传统师道文化中师范生和教师的素养、教育学科与师范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师范传统创新教师教育等问题,探寻师范教育的守正传承创新发展之道。

    2023年04期 v.7;No.28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师素养

  • 教师上课紧张体验的现象学解释

    王加强;

    上课紧张是教师的普遍体验。基于现象学、解释学视角,以悬置、还原、比较和溯源的方法分析文艺作品、实习教师访谈记录与轶事、核心字词语义和惯用语等资料,发现上课紧张体验的结构由感受、表现和意义构成。教师上课紧张的感受是变慢的时间、延伸的时间和割裂的空间,其表现是受迫的自我、显现的身体和失控的语言,其意义是在意学生成长和注重他者评价。上课紧张体验有复杂动态结构,是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发展教学能力是其面对上课紧张的最佳选择。

    2023年04期 v.7;No.28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守或逃离:幼儿园实习教师社会化的个案研究

    陈林;王姣莉;

    实习教师社会化即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不断发展与教学相关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通过目的性抽样,对3名T幼儿园的实习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和实物收集,分析各自的社会化过程和动因。研究发现:3名实习教师表征出“延续信念”与“倦怠逃离”两种社会化类型;受家庭生活中与儿童的互动经历、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控制型”组织文化中实习教师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习教师的社会化过程和类型具有异质性。

    2023年04期 v.7;No.28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实现论取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

    罗扬眉;袁雨莲;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测量大多是从快乐论取向编制的,对于实现论幸福感取向的测量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基于实现论幸福感理论,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借鉴成熟量表,编制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经因子分析,问卷包含自我认识和成就、职业使命和意义两个维度,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工具。问卷研制拓展了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发现自我认识和成就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职业使命和意义是教师更高的境界。

    2023年04期 v.7;No.28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中国教师史

  •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共产党苏区教师教育政策变迁逻辑

    李俊锋;李广;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离不开高质量教师教育政策的保障。教师教育政策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也应与历史事实对话,与历史文本互动。苏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教育的第一片试验田,苏区的教师教育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在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上,苏区教师教育政策历经奠基期、发展期和体系形成期,涵盖教师职前培养、资格检定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在政策变迁的行为逻辑上,苏区教师教育政策与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关键政治人物等政治能动者的教师教育观念及实践密不可分。在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上,苏区教师教育政策在价值向度、权益偏好、实践取向、专业导向和习得强化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路径持续取向和稳定性特征。

    2023年04期 v.7;No.28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视野

  • 新加坡、菲律宾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

    郑永和;管彤彤;荣振山;王晶莹;

    通过对新加坡、菲律宾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框架上,三国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和路径不同;在理念上,三国都强调终身学习、学生为本和教师能力,但对师德和教育公平的理解各有侧重;在内容上,三国在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生涯阶段领域也存在共性与差异。因此,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施行应关注教师专业标准的包容性、聚焦教师专业标准的本土化、平衡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兼顾教师专业标准的阶段性和终身性以及加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023年04期 v.7;No.28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学术动态

  •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何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综述

    童汝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由民进中央主办的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时代要求、路径及发展方向为主线,发布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以分析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判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探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以及发展方向,以夯实中国教师发展之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大国良师,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04期 v.7;No.2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教师发展研究》2023年1—4期总目录

    <正>~~

    2023年04期 v.7;No.28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教师发展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128页,每季末月20日出版。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为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搭建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高端学术平台。主要栏目有:师说、教师管理、教师成长、教师素养、中国教师史、国际视野、专题、学术评论、学术动态等。征文主题包括:有关教师的管理、编制、培养、培训、流动、评价、激励、待遇与保障、队伍建设、队伍结构、职业道德、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心理健康、职业生活及教师政策演进史、教师职业和身份变迁史、教师思想史、教师发展的国际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2023年04期 v.7;No.28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